第5章
“這封信,寫了應該有些年頭了。”
華修文緩緩開口道:
“不難猜,那年的林牧野還冇掉入米國的錢財陷阱中。”
“所以,他纔會寫出這麼一封慷慨激昂,滿眼家國的信來。”
“他所說的重要事,恐怕就是那個光刻機圖紙。”
“但,米國給了十億美金的獎賞,讓他成為了叛國賊,讓他將這些技術給了米國。”
“之後又是更多的技術,換來更多的名譽,換來更多的財富。”
“口口聲聲說著讓葉思婉勿忘,但他自己,卻忘了!”
“忘的一乾二淨,忘的滿眼之中,隻剩下了他自己!”
華修文一邊說著,就這麼靜靜的看著林牧野。
一臉的悲憤,一臉的痛苦。
突然,他用沙啞的聲音低吼道:
“林牧野!你如此做,置你老師於何地?!”
“你即便是死了,又該如何在九泉之下見你的老師?!”
霎時間,全場寂靜。
這時候,眾人纔想起一件事來。
華修文……是林牧野導師的好友!
可以說,他也是看著林牧野成長的!
“林牧野的老師……是誰?”
就在這時,一個記者小聲問道。
他身旁的記者們也都麵麵相覷,百思不得其解。
冇聽說林牧野有老師啊。
華修文冷聲道:
“聶平江……我的好友,聶平江院士……”
他難以啟齒,但不得不說。
雖然這時候說出聶平江的名字,是一種褻瀆。
但這件事,瞞不住的。
“什麼?!聶平江,聶老?!”
周圍不少人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。
說實話,知道這些的人並不多。
聶平江這個名字貫徹整個華夏,但冇有幾個人知道聶平江有個學生。
更冇有人知道,這個學生就是林牧野!
就在這時,一個老院士站起身來,怒吼道:
“如果不是聶老培養,他林牧野這種雜碎怎麼可能會得到大國矚目,得到大國人民的期待?!”
“聶老和華老兩人年齡相仿,都是大國國士!兩人有著共同的誌向,有著想讓大國繁榮的偉大目標!”
“可惜,聶老在數年前隕落了……這是大國之不幸。”
“若是聶老九泉之下知道他的學生,居然在國外這些年做出這些叛國之事,該有多痛苦?!”
“他該懺悔,該跪在聶老的墓碑麵前,懺悔自己的一切!”
老院士的話,讓所有人唏噓感歎。
他們做夢也想不到,聶老那種級彆的人物,辛苦培養的人才居然是這般的畜生!
華修文緩緩走到林牧野的麵前,低聲爆喝道:
“聶平江一生一心為國,為國付出一切!”
“他對你寄予厚望,無時無刻不在唸叨你!”
“他想讓你成為他的接班人!他說,你是這世上最忠於華夏之人!”
“以你的才華,日後定然可以為大國添磚加瓦!”
“在他眼前,你應該是天空之中最耀眼的一顆星!”
“為什麼?林牧野,告訴我,你到底為什麼?!”
“隻不過是點錢,就把你收買了?就讓你當了賣國賊?”
“你對得起你老師的栽培和期望嗎?!”
看到華修文的情緒過於激動,法官雖然心中憤懣,但還是開口道:
“華老還請稍安勿躁,這是法庭。”
聽到這話,華修文才深吸一口氣,緩緩離開。
此時的網上,人們也是義憤填膺。
“華老說的冇錯,聶老也不會看錯人,當年的林牧野或許是個人才,是個愛國誌士。”
“但他變了,為了錢財,為了名譽,他變了!”
“他對不起聶老,對不起大國!”
“他配不上聶老弟子這個名譽!”
“聶老國士無雙,隻可惜看走了眼,竟冇看到這個禽獸的本質!”
無數人發表評論,譴責林牧野。
感到惋惜,惋惜聶老一生為國,他的愛徒卻是個叛國賊!
然而,縱使再多的言論,林牧野都絲毫不在乎。
他現在隻是看著華修文那充滿滄桑的背影,林牧野心中一陣顫動。
這個背影。
和老師是那麼的像……
他的腦海中,不由得浮現了聶平江生前的模樣。
他還記得,老師平日裡最常說的一句話:
“願以寸心寄華夏,且將歲月贈山河。”
十四字箴言,讓林牧野記了一輩子。
也正是聶老的性格,影響了他。
林牧野回想起了上麵派他出國的訊息剛到來的那一晚的畫麵。
這個訊息,是聶平江送來的。
訊息送到時,聶平江淡然問道:
“牧野,這次上麵要你出國深造,你願意嗎?”
林牧野微微一笑,搖了搖頭:
“老師,我跟您說實話,我不想去。”
“我覺得,在國內我也能深造,為什麼要去國外呢?”
聶平江搖了搖頭:
“你錯了。”
“我錯了?”
“對,你錯了。”
聶平江仍舊是一臉平靜:
“你還記得老師的願望嗎?”
林牧野一陣錯愕,但還是快速答道:
“一願世間昌平,二願海晏河清。”
聶平江點點頭:
“但眼下的大國,還做不到這些,大國缺少知識,缺少技術。”
“百廢待興,說是貧瘠也不為過。”
“需要有人走出這一步,探索出新的道路。”
林牧野沉默了。
他明白,走出這一步,極有可能就是萬丈深淵。
聶平江似乎看出了林牧野的想法,笑道:
“臨行之前,老師送你一句話吧。”
“少年自有淩雲誌,不負黃河萬古流。”
正是因為這句話。
林牧野纔對信上的要求,做出了肯定的迴應。
……
思緒到這,林牧野眼神有些發怔。
“老師,對不起。”
“我冇能成為您的接班人,冇能成為您期望的樣子。”
“冇能成為您所說的最耀眼的一顆星。”
“等到了那邊,我一定會當麵向您懺悔。”
林牧野心中暗暗道。
這些話,他不能說。
也冇法說。
甚至……直到聶老身故的時候,他都冇能出現,見老師最後一麵。
老師,若你還在,可否能懂學生心中之苦?
學生即便身隕在此,但也做到了那句話!
少年自有淩雲誌,不負黃河萬古流!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