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

王三公子一身道袍,看書稿的神情很嚴肅,彷彿看的不是小說,而是什麼道家經典。

過了好一會兒,才抬起頭,笑道:“這個故事,你是從何處聽來?修仙界?倒是第一次聽說。”

這麼一笑,故作老成的臉上倒顯出幾分稚氣來。

薑豐緊張的心情放鬆了些,也笑了笑,答道:“都是我自己瞎編的。”

“哦?”王三公子詫異地打量了一會兒薑豐,輕笑著:“這麼說來,你倒是很會編故事。好,好得很。”

語氣中似乎有什麼深意。

但無論如何,能夠得到王公子的認可總是好事,薑豐想著。

果然,又聽到王公子接著說:“這稿子寫得很好,通叔,我們要了吧?”

“可以。”王通點點頭,他本來就在取捨之間猶豫,既然三公子說要,那就要吧。

薑豐聽得心中一喜。本來已經落入穀底的心乘風飛上雲間,彷彿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正在朝他招手,臉上也不覺地帶出些喜意來。

“你這書一共多長?寫了多少了?”王公子接著問。

薑豐連忙打點精神,認真地回答:“我想寫三十萬字左右,分成三卷,已經寫好十萬字了。”

“嗯,篇幅倒是不短。這麼新奇的故事,寫長一點也是可以的……”王公子點點頭,對王通說:“書印出來,先讓人給我送幾本。”

說著,就站起身準備離開。

王通答應著,站起身,和薑豐一起目送三公子離開。

在經過薑豐身邊時,王三公子突然說:“你可要快點把後麵的寫出來,如果斷稿了……”

話未說完,但是薑豐卻莫名地覺得身上寒了寒,連忙保證儘快完稿。

這大家公子就是不一樣,小小年紀的,就有久居人上的威勢。在古代寫小說也是有風險,萬一斷更太監了,說不定真的要做太監……

接下來,就是談稿酬的時候了,王通這回倒好說話,笑吟吟地說:“既然三公子看好你,我也冇有二話,就按千字一千文如何?我們書局給新人作者,一般是千字二百文到五百文,這已經不少了。你若同意,我們就可以簽契書了。”

“可以。”薑豐爽快地答應了,這正好是他的心理價位,如果去彆的小書局,說不定還冇這個高。

從鬆林書局出來,薑豐大大地喘了口氣,捧著懷裡沉甸甸的銀子,一百兩!銀子!

不由得望瞭望天,還是有種不真實感。真的過稿了!居然過稿了?在他已經幾乎放棄的時候,竟然真的有貴人出現!

薑豐表麵鎮定,其實內心高興得恨不得原地蹦三下。穿越成古代窮書生,上有老下有小,一下子從一人吃飽全家不餓,到要擔負起一家之主的責任,實際上他心理壓力很大。

現在,終於可以鬆口氣了,懷裡有一百兩銀子!後續還有二百兩的銀子等著他!

當然,如果他不能按時交稿,是要承擔違約賠償責任的。但他肯定會按時寫完的,看在白花花的銀兩份上,讓他做什麼都可以啊!

薑豐心情舒暢,腳下生風地出了巷子,外麵是比較寬敞的青石板路,兩邊依舊是宅子。送他來府城的車伕傅叔正倚在牆角百無聊賴地等著。

看到薑豐出來,傅叔利落地站起來,發現薑豐懷中的書稿不見了,懷裡看起來鼓囊囊的,遲疑地問:“大郎的事是成了?”

“成了!勞傅叔久等了。”薑豐笑著說。

傅叔是蘇總甲為薑豐尋的車把式,和蘇總甲是老相識,因為時常來往府城,訊息靈通,又很健談,一路上和他說了不少事。

薑豐知道的關於王家的一點訊息,就是傅叔說的。

傅叔聽了也鬆了口氣:“成了就好!成了就好!”又感慨地說,“我聽人說出一本話本,少說也能得幾十兩銀子呢!還是讀書好,趕車種地,多久才能掙到這麼多錢?”

“也是僥倖。”薑豐歎著,把偶遇王三公子的事說了一遍。

“那也是大郎的運氣,王三公子可不是誰都能見到的。”傅叔對王家這種高門大戶天然有種敬畏感。

薑豐心中一動,想著不知有冇有機會再見見那位三公子,人家幫了自己,最好能感謝一下。

很快,馬車到了人來人往的大街上,街道兩旁是喧鬨的店鋪,各行各業、應有儘有。

薑豐看到不遠處有個“鬆林書齋”,看名字就知道和“鬆林書局”是一家的,就想過去看看。

書齋一樓賣的是筆墨紙硯,二樓是書。

端硯、徽墨、宣紙,如筆林墨池一般地擺滿了整間屋子,令人眼花繚亂、目不暇接。薑豐也是讀書人,看到這些高階的筆墨紙硯哪有不欣喜的?

如果是之前,他看都不會看這些明知買不起的東西。但現在,他也是有錢人了啊!俗話說“袋裡有錢,心裡不慌”,薑豐大步朝硯台走去。

他現在用的硯台都缺了一個角,正好買個新的。

“公子真是好眼光,這是端硯大師容先生的作品,隻要一百五十兩銀子。”店小二熱情地說。

噗……薑豐內心噴了一口血。

剛剛以為自己一夜暴富,是個土豪了,冇想到下一秒就發現,原來自己還是個土鱉。

一百五十兩,他的全副身家也買不起!

薑豐內心鬱卒,儘可能雲淡風輕地說:“我先看看。”

然後看了兩眼,快步走開了。算了,我又不喜歡,真的……不喜歡!反正,家裡的硯台也還能用,勤儉節約是美德……

其他一看就很貴的東西,薑豐索性看都不看了,直奔二樓,他此行還有一個重要目的,買幾本今科新出的“小錄”。

小錄是科舉指導書籍,彙集了近三年秀才試的優秀時文,類似於後世的《高考滿分作文選》。

作為一個穿越人士,薑豐覺得,自己要和那些寒窗苦讀數十載的書生同場考試,並冇有什麼優勢。但好在,接受了十幾年應試教育,考試他還是很有經驗的。

先把優秀時文背得滾瓜爛熟了,正所謂“讀書百遍其義自見”,消化消化了,就能成為自己的東西。

眼下的書籍不便宜,這種時文又尤其昂貴,致遠書齋那裡都不敢進貨,單是這幾本薄薄的小冊子,就要十五兩銀子!

剛剛到手的銀子,一下子就不見了一大塊。

唉,風吹雞蛋殼,財去人安樂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