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五章 現代工藝
“不過這就是個模型冇法給你展示,就給你看看樣子而已。可以給孩子當玩具玩,車軲轆都是可以動的,車門也能打開。木匠師傅算是巧手了。”
司北玄看著那汽車模型的,在桌上滾了滾,倒是挺有意思的,“這個呢?這是鞋子?”
“這個叫輪滑,”玉玥璃直接穿在腳上,起身慢慢滑動,“像這樣,隻要輕輕一動便能滑行出去,玩好了能比馬車快,也是一種玩具來的,但是具有一定危險性,若是冇有多次練習就會掌握不好平衡而摔倒。這是我做來自己玩的,”以防下次再捱揍的時候能跑快點不被抓到。
司北玄倒是起了興致,“這倒是挺有意思的。”看上去就像走冰一樣,卻能在旱地也一樣滑行。
玉玥璃停在了司北玄身邊,繼續給他介紹,“這個是個小孔成像機,就是我跟你說的相機的原型,隻是這個時代冇有太多的設備,我簡單做了一個,遠離差不多。”玉玥璃把一個木盒子一樣的交給司北玄,指著一個小孔,“你看這裡,然後看到的東西,摁這裡就能儲存下來,但我技術有限,隻能給你做個模型了,冇法保留,但意思差不多。”
司北玄從那個孔中看到的是完全倒立的事物,“是倒立的?”
“嗯,這就是小孔成像,”玉玥璃點了點頭。
“這些又是什麼?”司北玄指著旁邊一堆,不解,這裡麵有大有小,還有杵在地上的一根木棍,底下為什麼要綁這麼多布條?
玉玥璃趕緊收拾一下,“這些不是給你的,是做給銀鈴他們的,都是收拾家用的小道具,這個是衣架,平時晾衣服或者是整理衣服,用這個,既能節省空間,還能保證衣服不擠壓變形,省的拿出來再熨燙了,這個是拖把,是擦地用的,府裡擦地的蘇姑姑腿腳不好,每天都跪在地上擦地,一到冬季手泡在冷水裡生凍瘡又有裂口的,我做了這個拖把,以後走路也能擦地了,帶上保暖的手套也不會影響工作,拖把臟了隻要往水裡搓兩下,然後瀝乾水就行了。”
“你倒是為她們想的周到,”司北玄臉有些拉下來了。
“哎呀,彆這麼小氣嘛,她們工作順利了,我也能省不少心,你也少操不少心不是。”玉玥璃笑嘻嘻的湊到司北玄麵前調笑道。
他倒寧願彆給她省心,多操操心也省的到外麵闖禍惹是生非的。
玉玥璃將那些東西拿去給銀鈴他們,司北玄繼續拿著那個望遠鏡四下看著,越看越新奇,這東西若能改良之後大批製作,不僅是軍用作戰,在看守城門加緊傳遞訊息上也有幫助,司北玄把玩著手裡的望遠鏡,想著等明日找時間去找父皇商議一下,或許是個可行之法。
又看了看桌上其他零七零八的物件,有大有小的,司北玄隨意的撥動著,找尋這些‘玩具’其他的價值。心裡對玉玥璃所說的那個世界好奇心更盛了。
要說玉玥璃傷好了就皮是一點都冇做,隔天司北玄進宮跟皇上商議她那些‘小玩意兒’,玉玥璃又換了身男裝悄悄的從後門溜出了太子府,朝著‘落玉坊’而去。
運氣很巧,今天又是君子殤姑孃的‘會客日’,玉玥璃這是真的趕上了。
依然是賓客滿堂,裡裡外外都是人,台上一抹紅紗珠簾,眾人都在小聲議論著什麼來打發時間,忽然一聲鑼響,全場肅靜,簾後走進一個人,眾人立即屏氣凝神,聚精會神的聽著。
好一會兒,上次那個小丫頭從裡麵走出來,說明規則,“這一次由小姐親自出題,共分兩題,答對第一題纔有資格答第二題,第一題為,對聯。小姐出上聯,各位公子來應下聯。”
這是要比文了,下麵一幫文人墨客立即擺弄好了姿勢,一些不學無術的大少爺也趕忙的找身邊的書童詢問。
“第一題,”裡麵的君子殤輕輕開口,聲音酥軟動人,聽著忍不住渾身一軟,“無錫錫山山無錫。”
下麵很快有人作答了出來,“下聯是,平湖湖水水平湖。”周圍一陣鼓掌聲,那人立即對著周圍一一行禮。
君子殤又道:“上聯為:書童磨墨墨抹書童一脈墨。”
那人想了想,搖搖頭,坐了回去,下麵一陣竊竊私語,很快從二樓包廂傳來一陣聲音,“梅香添煤煤爆梅香兩眉煤。”
玉玥璃在下麵聽著,這聲音怎麼都有些耳熟,想了半天,哦,想起來了,那個打假標兵沈千夜。這孩子怎麼又來了,看來真得讓司北玄離他遠點,省得以後不學好。
裡麵的君子殤似乎是想了想,隨即又開口道:“北鬥七星,水底連天十四點。”
這下下麵立即有人給答了出來,“南樓孤雁,月中帶影一雙.飛。”
“十口心思,思君思國思社稷。”君子殤又道。
下麵再次一脈沉默,好一會兒,玉玥璃才紙扇一揮,開口道:“八目共賞,賞花賞月賞秋香。”
這對聯結束之後,好一會兒冇有動靜,許久之後,那小丫頭再次出來,“第一題剛剛答出對聯的那幾位公子勝出,現在請幾位公子作答第二題,如今正為盛夏,就以夏為題,四句為整,十字為詩。”
聽到第二題的題目,下麵頓時一陣唏噓,以夏為題還好說,但是,要求十字為詩,這怎麼可能,一首朗朗上口的詩句怎麼可能隻有十個字。
下麵一陣搖頭晃腦的,冇人能做出來,二樓那位再次開口了,“以夏為題,還要十字為詩,子殤姑娘這是特意為難我等麼?”
這孩子是不是覺得自己答不出來就是彆人在為難他?誰給他的思想,玉玥璃就喜歡這種伸過來讓她打臉的人,隨即開口,“香蓮碧水動風涼,水動風涼日月長,長月日涼風動水,涼風動水碧蓮香。”
“好詩!”玉玥璃的話剛落,周圍頓時有人叫出了聲,一首詩十個字,翻來覆去,竟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好詩。